‹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47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风采精美

一年级

Rank: 5

妈豆
258  
宝宝生日
2014-02-13 
帖子
25 
1#
发表于 2014-6-6 18:4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在给孩子用药上,父母不能乱用瞎用,以免掉进用药误区中,影响孩子的健康与成长。
1.随便服退热药
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具有的一种临床表现,也是孩子患病的常见症状。
研究显示,发热时,人体内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毒素排出;肝脏的解毒功能得到了加强,有效阻碍了病源菌在体内的生长繁殖;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人体内脏器官潜在的能力得到动员,以适应人体内部的急剧变化。所以说,发热是机体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人体对入侵病菌的一种反应。
但是,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稍有发热,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退热药,以期达到迅速降温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做法不正确,在没有弄清孩子发热原因之前退热,往往会掩盖病情,削弱孩子的抗病能力,对孩子所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极为不利,甚至于延误了救治的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盲目服止咳药
咳嗽是很常见的呼吸道症状,这是因为孩子支气管粘膜娇嫩,抵御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差,所以容易发生呼吸道炎症,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咳嗽。
咳嗽,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起着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当人体的呼吸系统受到病源菌的感染,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直接减少了呼吸道内病菌的数量,减轻了炎症的侵润,减弱了痰液的产生,对人体是有利的。
然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稍有咳嗽,便急忙给孩子喂服各种止咳药。殊不知,止咳药进入人体后,能迅速作用于咳嗽中枢,产生强有力的止咳效果。这样做,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是由于大量的病菌和痰液堆积在呼吸道内,不能及时排出,从而继发细菌或
病毒感染,严重时孩子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还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危及幼小的生命。
3.随意服止泻药
腹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孩子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以至于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全、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细菌感染及内分泌障碍等原因所致。
腹泻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感染性腹泻。通过腹泻,肠道内的细菌和病毒均可及时地排出体外,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减轻患病的症状。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稍有腹泻,就急于使用止泻药。止泻药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收敛作用,服用后腹泻症状虽然可以暂时得到缓解,但是存留于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却不能通过腹泻而排出体外,这些细菌和毒素在肠道内迅速地生长繁殖,被人体吸收后能够继发多种疾病,严重的会威胁孩子的健康。因此,对孩子腹泻的治疗决不能一概而论,应针对病因对症下药,如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来进行纠正。感染性腹泻要注意食物、水、食具的卫生。
4.轻易服止痛药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诱发疼痛的原因很多,如炎症性疾病,痉挛性疾病等。
家长发现孩子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时,应了解孩子疼痛的具体部位、疼痛的范围、程度、时间以及性质,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带孩子去
医院就诊,并将孩子疼痛的情况详细地向医生述说,便于医生迅速准确地做出诊断、治疗,减轻孩子的痛苦。
乱给孩子服用止痛药,虽然暂时使疼痛症状得到了缓解,可是很容易掩盖孩子的病情,干扰疾病的发展规律,影响医生的判断。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妈豆
341554  
宝宝生日
 
帖子
31649 
风采精美 发表于 2014-6-6 18:40
在给孩子用药上,父母不能乱用瞎用,以免掉进用药误区中,影响孩子的健康与成长。1.随便服退热药发热是多种 ...

亲,多发点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家会更喜欢哦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豆
145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246 
要注意的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给孩子用药谨防四个误区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