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88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田宝宝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8210  
宝宝生日
2008-05-30 
帖子
4255 
1#
发表于 2010-1-25 11:1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最近,手足口病疫情逐渐呈蔓延之势,发病地区、发病人数、因病死亡人数也逐日增加。卫生部部长陈竺亲自担任手足口病防控小组组长,足见政府对此病的重视,对人民健康的负责。
手足口病并非今年才有。按照 20070525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手足口病在1957首次被报道,1959年正式被命名为“手足口病”。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报道。我国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本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传染性强。其病原体为肠道病毒,主要有柯萨奇病毒、EV1病毒。传播途径为密切接触传染。好发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手足口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多数是因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而死。
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目前的预防措施与一般的传染病相同,即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卫生。以上都是西医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在华夏大地流行,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虽然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中没有一字提到中医中药,但是集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中医面对危害黎民苍生健康与生命的疾病时,不应无声无息,而应主动积极发挥优势,积极参与手足口病的防治。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来看,发病初期,表现为高热,其实就是病毒引起的感冒,中医认为属于外感风寒、内积火热,通常所说的“寒包热”。除了高热外,患者还伴有大便干、大便秘结,或者大便臭味极大,咽部红肿、痛疼、扁桃体肿大,有的还有口臭、口中异味。此时及时给与发散表寒、清除内火的中药方,就能迅速的解除发热症状。临床常选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方进行加减,24小时内体温就可恢复正常。只要退了烧,患者一般就不会出现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心肌炎等可以致死的严重并发症。这在中医上叫做“已病防变”。
笔者1992年在济南市中医院儿科跟刘清贞实习时,曾见她用麻杏石甘汤治愈许多例手足口病患者。2008年春节前后,笔者在门诊也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愈2手足口病患者,患者先是很快地退烧,接着口腔溃疡、斑疹也逐渐消失。
中医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呢?
除了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卫生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内火的生成。
首先,饮食要清淡,少食羊肉、巧克力、甜食,饮食要适量、均匀,切忌积着食,中医讲食积容易化火。小儿最易食积,如果吃多了,可及时吃一些小儿消食片。
其次,有内火要及时清除。怎么判断有没有内火?如果儿童出现以下症状:唇红如妆、少津,舌红少津,舌苔厚,口臭或口中异味,咽痛,大便干结难下或便秘,就说明内火已形成。就需要及时清除。不然就会感染某种病毒,引起发热。常用的清除内火的中成药有清热解毒口服液、七珍丹、王氏保赤丸等。
再次,春夏交节,时热时凉,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凉。
如能做到以上几点,就可避免手足口病的发生。中医上讲“未病先防”。
加油我的小男子汉~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34175  
宝宝生日
2008-12-16 
帖子
13754 
这个手足口真是没完没了啊 宝宝上了幼儿园更麻烦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妈豆
69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38 
听说在好孕版天天顶贴能增加好孕机会,我顶我顶..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看苑嗣文的笔记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