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29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妈豆
5949  
宝宝生日
2007-11-15 
帖子
9591 

Medal No.34

1#
发表于 2009-3-17 09:3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怎样避免有悖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教育方法,换言之,就是研究哪些方法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结合我国早期智力开发的实际,比较普遍的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法”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是不利的,需要引起重视。
        近十几年来,随着早期教育理论的研究及其有关知识的广泛普及,早期教育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正在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然而,虽然“教育从0岁开始”的观点已为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对什么是科学的早期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无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盲目进行所谓早期教育的不良情况,比较突出的就是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对孩子进行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而忽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无视儿童的兴趣爱好,轻视其体质和品德的健康发展。
        所谓专长定向培养,往往是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期望,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实际,自作主张地决定将孩子朝什么方向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迫孩子练琴学画。我们认为,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或者孩子确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教孩子练琴学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孩子对练琴学画并无什么兴趣爱好,或者本身虽有些喜好,但在家长的层层加码下,使原有的乐趣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包袱。很显然,这样的定向培养是不值得提倡的。实践也证明,这种做法往往有害无益,其结果与我们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
        原中国交响乐团团长、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陈南岗女士在谈到少年音乐教育的体会时说:“对学音乐的孩子不能只注重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全面的修养。”她说,“与一般国外的琴童相比,我们的孩子童年时期在演奏技巧上要比他们成熟,我们的曲目也艰深得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应该舞台实践的时候,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差距就拉大了。这主要体现在音乐表现力上。”陈南岗认为,原因是我们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起步早。孩子3~4岁就开始在父母的棍棒下练琴,几乎没有一个拉琴出色的孩子没挨过打。很多父母几乎是“全天候陪同”。而一般外国孩子在这一年龄段还到不了这个水平,他们相对晚一些,家长的“监督意识”也淡得多。就在人们盯着技术性问题不放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良好的乐感有来自先天的成分,也有来自后天的培养,这就要多听作品,中国孩子还应该从民族音乐、戏曲、曲艺、民歌当中吸取养分。古今中外的艺术遗产,各种姐妹艺术如美术、戏剧、舞蹈、文学等也都要广泛接触。
点点妈妈

博 士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妈豆
16712  
宝宝生日
2008-06-16 
帖子
9118 
如果孩子有兴趣,我觉得有自己的特长还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也不求专业,只是培养一项业余爱好,尤其是女孩子,培养一下气质是很有必要的,但孩子就是不感兴趣的话,也不强求。
越越小小妈妈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5156  
宝宝生日
2013-09-27 
帖子
1029 
我觉得什么都知道点就行了,也没必要要多“长” 我小时候,也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没学好,说实话,特长真的需要天赋+苦练,要是苦了半天发现没有天赋多惨啊,呵呵, 我觉得我现在这样,什么都会一点挺好的,弹琴跳舞画画的本事可以应付幼教……小区的妈妈都觉的我是幼儿园老师呢,嘻嘻嘻
宝宝妈妈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妈豆
37758  
宝宝生日
2008-10-30 
帖子
16170 
我觉得现在全面发展比专长更重要
YUAN宝

硕 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豆
4623  
宝宝生日
2007-11-15 
帖子
4237 

Medal No.34

小时候培养广泛的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培养专长,到底对不对?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