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48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豆
6808  
宝宝生日
2013-02-13 
帖子
916 
1#
发表于 2010-11-12 14:2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脐血自存,听听专家怎么说
北市道培医院移植科张耀臣主任介绍,“通过脐带血移植拯救过无数患者的生命,虽然有些人认为患以上病的几率比较低,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脐带血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利用脐带血作为人类生命的保障,长大成人以后若出现血液及免疫相关疾病,可以利用提前保存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是人类防治重大血液及免疫疾病的重要保障。所以保存脐带血从临床医学的角度看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著名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教授说,“作为医生,我不反对自体存储脐带血。在治疗时,如果有病人自身储存的脐带血,我一定会选择利用其进行治疗。因为自体脐血的基因和配型完全吻合,不会出现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排斥现象。”
陆道培院士表示,他本人就进行过双份脐带血对95公斤大体重成人的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从技术上来讲,因为自体脐带血移植无排斥反应,因此,所需要的脐带血数量也相对较少。陆道培院士进一步介绍说,目前,针对成人的脐带血移植中所出现的细胞数量少、供血量不足的问题,国内外也正在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拓展,目前的技术主要是采用双份脐带血来提高细胞数量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李府曾在主持的一项科研攻关项目中,利用脐带血先后救治十几例极危重新生儿。当时的情况均是在产前筛查中高度怀疑孩子一旦出生,就可能会面对多脏器损伤、颅脑损伤等危重症,而为其留存了脐带血,结果均派上了用场。他说,对于类似情况,脐带血中富含的干细胞的确是缺一不可的 “特效药”。
裴雪涛教授介绍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经过多年研究,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国内外临床应用的很多成功病例,都证明了这项技术是有效的。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已经进行了数千例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免疫性疾病和遗传性血液病等疾病,CIBMTR(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登记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在该中心登记的,全球有6000例移植病例;而2007年一年内即登记了2300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外,我国成功的移植病例有562例报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白血病诊疗中心主任王建祥介绍说,我国白血病总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三,近几年有所增加,以急性白血病为主,主要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两大类。随着技术的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骨髓、外周血及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的三大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淋巴系统疾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邱录贵教授说:目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应用领域已经很成熟了,除了众所周知的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外,目前已扩展到脑瘫、截瘫、帕金森综合症、血管性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多项疾病,前景应用非常广泛。
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医师黄宁表示,如果国家财力能达到,建议每个人都自存一份脐带血,这种生命保险是什么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主要用来救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股骨头坏死、免疫缺陷、代谢性疾病等难治之症,手术成功率高,排斥反应很小。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上,可以说功不可没。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脐血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柏均说,人在成长过程中,一旦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疾病,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时,无关人群配型相合的几率只有数万分之一,经常找不到供体。而自体脐带血应用安全性大,治疗成功率高。另外,在家属成员中,也有1/21/4配型相合的几率。
一项新事物的诞生,总会引起争议和怀疑。追溯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每一次的进步都在否定和被肯定当中进行。现在脐带血应用已经逐步成熟,大多数专业和业内人士都肯定了脐血的自存价值,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固执己见,保守自封。夸大少部分人的怀疑来诋毁主流的肯定声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其行为多么的无知和可笑!科学的进步不会因为几篇不实的报道而停止,更不会因为卑鄙的手段而退后。是相信有来历有头衔有真实姓名的专家意见,还是听信某些“不愿意透漏姓名”人的无稽之谈,我相信读者们不难选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脐血自存,自有公道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