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44269
- 在线时间
- 608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4-24
- 帖子
- 7220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7718
- 精华
- 0
- UID
- 4042692
- 妈豆
- 44269
- 宝宝生日
- 2011-01-01
- 帖子
- 7220
|
今年陕西手足口病已经发病7279例 死亡一例
本报讯(记者吕华)记者昨日从全省手足口病等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今年陕西省手足口病已经发病7279例,有一例死亡病例,陕西省卫生厅要求全省卫生部门展开全面防控,同时提醒家长、幼儿园注意预防。
我省已进入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今年全省已经发病7279例,死亡一例,与去年同期比下降2.95%。省卫生厅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与教育、农业、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和宣传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完善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沟通与配合协作,特别是托幼机构的防控。
省卫生厅提醒,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平时要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吃熟食、喝开水的卫生习惯。
预防手足口病的九项措施
第一,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第二,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第三,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第四,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第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第六,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第七,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避免其他儿童接触,及时报告并进行积极治疗。
第八,加强校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
第九,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相关报道:
4月8日,卫生部公布2010年3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手足口病发病77756例,死亡40例。今年前三个月,全国手足口病新发病例已达13.9万人,死亡57人。而在2009年1月1日至3月26日,手足口病仅发病41846人,死亡18人。(来源财新网)
如何预防:
(一)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 5%。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我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而且两次均为Cox Al6引起。
(四)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同时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幼儿园内,如果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建议幼儿园停课10天。(大河网)
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今年1月1日至4月13日,北京共报告手足口病2250例,比去年同期报告的2664例下降了约15%。
专家建议,首先家长要督促孩子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用肥皂认真洗手,另外家长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手部清洁卫生,自己的手如果没有洗干净,病毒也可能通过喂饭、拥抱等亲密接触动作传染给孩子。
其次,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托幼机构,不要让孩子直接饮用未经净化的自来水,少吃生冷食物。家长在为孩子准备生食的蔬菜、水果时要清洗干净,而且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再次,托幼机构和学校对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坚持晨检,发现可疑患儿及时采取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同时对患儿的所有物品立即消毒处理。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按时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孩子的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手足口病具有“四不特征”
冯主任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泡,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1周內消退。
学龄前儿童为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冯主任介绍,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因此在流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应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下患儿多见。
治疗以清泄心火为主
冯主任介绍,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治疗上宜清热解毒祛湿,清凉解表,疏散风热,或兼以透疹外出。在发疹初期,患儿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因此,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
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另外,还可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
喝开水勤洗手是预防关键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冯主任提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并且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比如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日常接触传播、经口感染等,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因此,家长应做好小儿的日常防护工作,衣物应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一旦孩子出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做好隔离工作。患儿宝宝可能因发热、口腔疱疹而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多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