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2798
- 在线时间
- 60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5-5
- 帖子
- 516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7631
- 精华
- 8
- UID
- 7776033
- 妈豆
- 2798
- 宝宝生日
- 2012-08-28
- 帖子
- 516
|
本帖最后由 zihuatanio 于 2014-11-7 10:34 编辑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嗯,这是最近的流行语。作为一个曾经的愤青,这是多么蛊惑人心、让人鸡血喷薄的一句话哦。可自从有了凡希后,深陷“我想去桂林”的柴米油盐里,更别提做神马“背包客”了。即使断奶后,麻麻能奢望的“旅行”也就是出差了。
在路上
8月,是鸡飞狗跳生活的开始。从月初,凡希粑粑麻麻就轮番出差,而且都是一周的长差。在思考再三的情况下还是没有勇气把凡希扔在家让奶奶看,而是在她各种闹觉得情况下,麻麻一冲动背起包、抱起孩子、坐上去往北京的高铁跟粑粑汇合了。
凡希麻麻深深滴觉得凡希粑粑是个好粑粑,麻麻是个孬麻麻。在麻麻扔把凡希扔到北京的日子里,粑粑把凡希养的又白又胖。而妈妈忘不了,看着爸爸和凡希一大一小两张晒得通红的脸给妈妈送站,听着凡希撕心裂肺得哭,妈妈差一点转身抱回她,却又坚定得只留下背影。在离开北京的列车上一个人感受离别、孤独、思念,从毕业后几乎是第一次的又深切的感受到,火车,真是一个让人沉思的交通工具。
诡异的是,在火车上,打开豆瓣电台听到的是许巍的《曾经的你》,然后是刘欢的《在路上》。听到那字字写到心坎里的歌词:“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凡希麻麻的情绪,确实有些崩溃。
既然如此,很多人问,为什么还狠心的把凡希扔给粑粑呢?为什么扯凡希粑粑工作的后腿呢?凡希麻麻只得再次承认,冲动了,太冲动了。
而冲动的缘由,就是凡希的闹觉。
闹觉
场景一:晚上10点多,凡希童鞋吵着要荡秋千。凡希粑粑和麻麻无奈滴站在床头两边,拽着被角,把小盆友放里面,一边喊着“呦呦呦呦”,一边晃悠。一个困得睁不开眼直打哈欠,一个目光涣散眼神呆滞,而中间在被子上的小朋友高兴得哈哈大笑,粑粑麻麻一停下来就大喊“再来一次”。
场景二:晚上11点,凡希明显打哈欠犯困了,可仍在洗手间玩水,被麻麻连哄带骗抱上床后各种找茬,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尿哗哗;兜纸尿裤,大喊大叫腿脚乱蹬;抱去小坐便器尿,打挺必须“去厕所”,还得麻麻抱着把尿;最终折腾得麻麻火冒三丈,不伺候了,结果是变本加厉的哭闹。
场景三:晚上快12点,终于把凡希哄睡了,麻麻很疲惫却怎么也睡不着,便把已经高声打着呼噜得粑粑戳醒。“喂,跟我说说话吧”,粑粑回应“好”,麻麻随口说着,咱家的洗发水没了,粑粑迷糊得回应,没了;麻麻反问那你这几天都用什么洗头的?而对方哼哼了两句便又鼾声如雷了。凡希麻麻觉得太不被尊重了,便怒火攻心,掀起了一场持续半晚上的吵架。
表面看,凡希的闹觉,已经严重到影响夫妻感情的程度了。而反过来看,凡希麻麻戳醒粑粑的行为其实跟凡希一样,是闹觉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睡前焦虑,共同点是都希望与自己爱的人有更多的互动,得到更多的关爱。没有足够的爱,睡得不踏实。
在理解了这一点后,凡希麻麻便努力修炼,战胜自我,强压下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愤怒,用耐心和笑脸,温柔得唱儿歌、讲故事、挠痒痒,这样凡希才能够安心的入睡。当然,现在真心做得还不够好。
因为孩子
2014年8月28日,凡希两岁了,飞速的进步也看在妈妈的眼里,有了自己喜欢听的歌,会自言自语的模仿麻麻说过的话,会认真的听妈妈读诗歌。有时候麻麻听不懂她叽里咕噜的语言,就会含糊的应付过去,可还是被她敏感的发现“妈妈没听懂!”
这个月里她的口头禅就是“妈妈,这是什么?”拿起妈妈的袜子也问“这是什么”;捡起一片树叶也故作无知得问“这是什么?”妈妈嘴巴动一下,也会追问“妈妈吃的什么?”
最喜欢唱的歌《家族歌》,先学会的是“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后面的就随意张冠李戴了,偶尔会碰对一次。“妈妈的妈妈叫奶奶,妈妈的爸爸叫姥姥……奶奶和姥姥听见只能尴尬笑。
最喜欢听的故事《龟兔赛跑》,这是凡希粑粑在北京天天给凡希讲的催眠故事。回到家后,妈妈就发现她盘着腿坐在床上,慢悠悠地说:“在大森林,有一只小兔兔……”
生日那天凡希麻麻给订了一个美羊羊的蛋糕,她激动得连蹦带跳,不舍得破坏羊羊的美丽,最后还是在止不住流口水的情况下下刀解馋了。
看着凡希的成长,目睹周遭发生的事,思考着世事变迁,凡希麻麻还是忍不住感慨下:因为孩子对着爸爸麻麻天真的笑容,多少大吵大闹的夫妻重归于好,组成稳固幸福的家庭;因为孩子楼下相聚嬉闹,多少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组成了有活力的社区;因为孩子的悲惨遭遇,多少互不相识的人向他们身处援助之手,痛斥着对孩子下手的凶手,组成和谐的社会。一切因为孩子!
迷恋玩滑梯的时代来了
在北京美美的日子,好像不怎么想妈妈
挖沙,在“著名”的山东博物馆休息。
|
-
总评分: 妈豆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