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91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7Rank: 7Rank: 7

妈豆
1072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022 

济南通

1#
发表于 2020-11-4 14:3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女性在怀孕的时候,因为体内的激素分泌增多,就会出现乳房胀大、疼痛的现象。
而在生了宝宝后,宝妈也经常会有乳房疼痛的感觉,这大多是涨奶引起的,但是也要注意乳腺疾病的出现。
今天,我们一起重新审视一下困扰你的乳房胀痛问题。
一、什么是乳房胀痛?
乳房肿胀可由分娩后哺乳开始时的间质性水肿引起,我们也叫生理性乳胀,也可在哺乳期其他时间由过剩乳汁蓄积引起。
二、乳房胀痛有哪些表现?
乳房肿胀导致乳房充盈、坚硬,伴有疼痛和压痛。一些表现为乳晕区受累,更多的是表现为外周区域受累,还有一些母亲乳晕及外周均受累。
乳晕区的肿胀会影响婴儿衔乳,影响排乳,继而加重肿胀。
三、乳房胀痛发生的时间
 1.原发性肿胀 
生理性乳胀发生于开始大量生成乳汁时(即乳汁生成期Ⅱ期,也称泌乳II期),通常见于产后3-5日。
这是胎盘娩出后黄体酮水平下降引发的乳房间质性水肿导致。
解读:间质性水肿的意思就是,生理性乳胀并不是乳管里乳汁的增多引起,而是由于血液和淋巴大量汇聚在乳房引流的水肿,这时候没有多少乳汁产生。
▌如何避免生理性乳胀?
即在宝宝出生后30分钟左右,做到与宝宝“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早接触,就是在宝宝出生后,尽早让他伏在妈妈胸前,与妈妈皮肤接触(肉碰肉哦);早吸吮,是通过帮助宝宝找到妈妈乳头,开始人生的第一次接触和吸吮。
生理性乳胀主要是因为产后哺乳延迟,并盲目的使用奶粉,导致宝宝不配合哺乳。
 2.继发性肿胀 
通常较晚发生,即当母亲的产奶量超出婴儿吸取的乳汁量,导致乳汁产生和吸出不匹配即供大于求时发生。
通过泵奶而过度刺激乳汁生成、使用增加产奶量的药物、降低婴儿喂养频率(如断奶)而使乳汁排出量减少等,都可导致继发性肿胀。
解读:奶量多时不要过度排空,以免越排越多,成为“大奶牛”。这不仅会导致乳房肿胀,也会增加继发性成乳腺炎的风险。按需哺乳才是王道。

四、如何处理乳房肿胀?
有效处理的关键是充分移除乳汁。
但对于原发性肿胀(生理性乳胀),重要的是确保采用良好的喂养技巧,即理想的衔乳方式和最佳喂奶姿势,让孩子有效吮吸,促进血液和淋巴转化成乳汁,从而减轻肿胀。
如果乳晕区受累肿胀,在喂养前手工挤出少量乳汁可以软化乳晕,增加乳晕延展性,从而促进衔乳,也可以在婴儿吸吮母乳时采用节律性挤压来刺激泌乳反射,促进乳汁排出。
一些妈妈可能会觉得使用吸乳器非常有用。
但是在处理乳房肿胀时,应仅在即将哺乳前使用吸乳器软化乳房,因为过度使用吸乳器会刺激乳汁生成,从而加剧肿胀。
 解读:这也是手工刺激泌乳反射时的注意事项,不喂奶、不排奶或乳管堵塞的时候,不要过度刺激泌乳反射,以免加重肿胀。
五、如何缓解乳房疼痛?
以下干预措施常被用于缓解原发性或继发性肿胀引起的疼痛:
· 热敷或洗热水澡可促进排乳,并有助于通过手工挤奶或吮吸移除乳汁(前提是排乳是通畅的,生理性乳胀是不建议使用);
· 哺乳间期或哺乳之后,冷敷(不是冰敷)可减轻肿胀和不适感(生理性乳胀首选方式,也是乳管堵塞、乳汁淤积等哺乳期常见异常情况的首要选择);
· 镇痛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减轻不适。(疼痛会影响泌乳反射和喷乳反射,所以止痛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帮助排乳);
· 冰凉的卷心菜叶或土豆片,都是利用冷敷的原理,对于缓解乳胀有一定作用。
—— END ——
(注:本文部分文字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黄氏母婴集团
招商加盟项目
移动的月子会所进家; 产后恢复技术输出 ;月子餐培训基地; 驻店指导、产后项目合作。

坐月子、找月嫂就来金月汇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十一路49号银座B馆20/23楼
咨询电话:400 - 8699 - 695|0531-81111111
微信:jinyuehui-jinan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哺乳期,你的乳房还好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3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